助力实体经济 互联网金融要“归位”

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 2016/07/23
字号:T|T

关键词:供需痛点 风控模式

    代表品牌:工行深圳分行 交行深圳分行

    近年来,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让中小微企业的竞争优势被逐步蚕食。在这个过程中,深圳的传统国有银行也动作频频,借助金融创新的杠杆来扶植中小微企业,甚至深耕互联网金融的新模式。在深圳金融界看来,金融的健康发展,最终要回归到服务于实体经济。

    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,国内有不少银行涉足。如何反哺实体经济,深圳工行摸索出自己的经验,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,利用新型金融模式不断给实体经济“输血”,解决客户供需痛点。

    去年3月份,工行在国内金融业中率先发布e- IC B C互联网金融品牌,构筑起以“三平台、一中心”(融e购电商平台、融e行金融服务平台、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以及网络融资中心)为主体,覆盖和贯通金融服务、电子商务、社交生活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,并对接实体经济。

    深圳工行的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常斌介绍,融e购电商平台的优势在于整合工行客户资源,链接供给方和需求方。经济转型不只是经营模式,还有流通模式,包括物流和信息。实际上,银行跨界电商本来有着天然的屏障,但是工行融e购平台的业绩显示,两年时间用户数突破3000万,2015年交易额超过8700亿元人民币,坐上全国电商企业第二把交椅。

    据观察,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,除了部分传统企业,金融也在过剩,网贷等互联网金融则是火上浇油。相关人士分析,工行互联网金融从一开始就和实体经济密切结合,深入实体经济,解决供需矛盾,降低企业成本,这才是互联网金融最终要回归的本位。

    而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,金融改革创新势头不减。交通银行深圳分行方面介绍,结合深圳经济的特点,交行持续增加对深圳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,提升该行信贷结构与深圳经济转型发展的契合度,积极扶持互联网、新材料、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进行信贷政策的倾斜,扎实重点产业的信贷支持基础。据悉,交行曾捷足先登成立前海分行,深入服务自贸区经济,2015年投向以上三大产业的贷款余额占全行大中企业贷款的比重将近50%。

    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交行深圳分行发力中小企业金融创新,持续对中小企业业务进行深入调研,量身为中小企业打造专属融资产品体系,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,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各个角落。

    本版采写:南都记者 卢亮

    专家看点

    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

    需要新的风控模式

    李家安曾任职招商、民生等银行,常年主管银行风控,他对企业融资难有深刻体会。李家安认为,中小微企业对金融机构来说,其实有很大的扶持价值。首先,这样的企业数量庞大,开拓难度低很多;其次资金需求量小,风险实际上是分散的;最后,今日的中小微企业也许就是明天的大企业,发展起来后会有较高忠诚度。

    但是银行的基层人员或机构更乐意拓展大客户,也是有原因的:因为大客户资金量大、风险相对较低、需求更容易获得批准。相对而言,中小微企业的单客成本和大企业基本相同,但几十上百个小微企业的资产业务才相当于一个大客户,管理成本和难度要大得多,银行规模扩张的速度也因此会放慢许多。

    “银行的风控模式还是很安全的,但是互联网时代需要有新的风控模式。”他进一步分析,在过去银行似乎更注重企业表面上的合乎要求,而对企业的实质经营情况有所忽视。以前中小微企业网贷这块,银行业的思维比较僵化。一旦换成P2P入场,这个市场就活跃起来了,如果每个P2P深耕一个垂直领域,对业务真正熟悉,那么风控就不再需要那么多条条框框了。